Skip to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Karla Gaenssler 作品展

創造岩石的意志

強烈地要求自由,乃形成自主的力量,就像火山,用岩漿迸發來表達熾熱的意志,這就是火成岩的故事。然而岩石也是由柔弱的滴水造成的,纖細而有明澈的智慧, 是感性而又蘊藉著生機,彷彿可以和你耳語交談,這就是水成岩了。而無論是火或是水,它們都是人類生活的一部份,因為它們可以暗示人類最精密的心理狀況和明 示軀理造形,常常使人感動而不知所以。因之我極端喜歡Karla Gaenssler的雕塑和繪畫,是她的作品有渾然的岩石的質感,無論她使用的材料是岩石、木材、金屬或一方白紙,我們都可以看到屬於大自然的構成肌理, 同時感覺到屬於人性迸發著的意志力量,以及令你會心的喁喁私語。

這一切是由一個偉大的抽象完成,唯有通過抽象我們才能獲致藝術表現的全貌。這也是一首詩的完成,語言清晰,層次矇矓。

我在一九九零年初夏,曾開車在當時尚處於分裂狀況中的東德尋訪哥德的故鄉。當驅車進入文化與工業並重的名 城萊比錫,使人觸目驚心的是列寧龐然的胸像端據在城中心廣場,光熠的大禿頭在薄暮中婉如巨輪落日。政治緊抓藝術使人心不能自主,造成哲學性的禁錮。非常湊 巧的是Karla Gaenssler的知識成長和藝術啟蒙正是處在這個禁錮中。她是萊比鍚大學畢業的,當時的 “哲學” 並未能禁錮Karla的藝術敏感和她超遠的想像力。當她的柏林時期開始,一種掙脫的迸發力量,使她隨心自在地承接了德意志現代藝術的傳統,而又異趣於西德 戰後的表現主義,因為她特有的 “表現” 既是巧思的,也是內心的自然秩序。

作為一個東方人的藝術讀者,非常喜歡她95年代的抽象作品,頗似元、明以後文人通過自創的皴法尋覓夢中 的山水。她95年有一幅題名Brief an U. (Letter to U.) 的畫,畫上文字刻載的剝蝕,淹留永恆的存疑,在金色固體的對比下,卻浮出東方式的對滄桑的容忍。另有幾幅跡近拼貼的作品,其中一幅題名 Verwobenes V (Woven #5) 的畫,竟貼了 “收賄客疑” 四個漢字。本來純粹畫的構成不需肯定這種符號的意義,但亦不免 “涉嫌”,”溫婉的譏諷”,使人覺得有趣。然而 “譏諷” 從來不是Karla的主題之一,她的作品多半是安祥的,而又有一種 “非如此不可的” 藝術安排,就像 “自然” 安祥地安排岩石,於是她移情岩石,”自然” 的安祥與力的歛聚才是她的主題。

Karla的技巧逐漸進境,在97年時期的一些作品中,我們看到藝術最珍貴的表現方式: 簡樸Simplicity。當你希望你的創作能在瞬間就感動人,堅持 “簡樸” 是不可讓步的。這也是詩的道理。

可惜不能多欣賞她97以後的作品,只有香港人才有這個眼福了。

鄭愁予
于耶魯大學
新港、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