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年畫珍賞 — 上海圖書館館藏珍品展

展覽簡介

中國民間年畫有悠久歷史,其源頭可遠溯自先秦時代的周朝,然而作為一種正式的民間藝術畫種,創始於明朝,衰落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以天津楊柳青和蘇州桃花塢為代表的南北兩大風格年畫,乃是中國美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追尋其發展的軌跡,既可從中領悟到中國的民俗風情、民間文學和傳統戲曲的脈絡,又可探尋到中國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多元立體、嬗變演進的豐富底蘊和發展源泉。

上海圖書館收藏的年畫有三千餘件,其中大部分均是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期創作和印刷的原畫,至今已有近百年。本次展覽從中精選了六十幅,分四個部分:民俗風情年畫、戲曲年畫、民間故事年畫、時事年畫。它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末民初民間木刻年畫創作的基本概況。我們希望本展覽能夠進一步促進上海和香港兩地區圖書館界的文化交流。

民俗風情年畫

民俗風情年畫的始袓產生於上古時代。其時,民間匠人將表示驅邪避凶,諸如老虎一類或武士一類的圖案直接畫在住宅的門外,俗稱“門神”。這類既有乞求安康,借以自安,又有裝飾門戶,美化環境作用的門神年畫,不斷演變,至宋代後,內容擴至風土人情、民俗習慣、人物風貌、里巷街景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流傳至今。它們是年畫中規模最大、民間流傳最廣的一種藝術樣式。

戲曲年畫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劇種繁多。尤其進入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隨著社會繁榮興旺,戲曲年畫開始盛行一時。大多數戲曲年畫的創作靈感取自於戲曲團體改編於民間流行小說的舞台劇,這類年畫注意畫面的整體佈局、人物的身段服飾、傳神的功架姿勢和維妙維俏的臉部表情,是年畫類型中城鄉居民最喜愛張貼的題材之一。

民間故事年畫

人們通過世世代代的口耳相繼來表現他們美好的願望,並將反映人世間真善美、假惡醜的事物留傳下來,其中不乏神話的情節。中國民間著名故事“牛郎織女”、“孟姜女尋夫”、“白蛇許仙傳”等即是其中的典範。民間故事年畫就是從上述民間傳說及民間歌謠、神話、寓言、故事、謎語、諺語、說唱等中吸取養料,豐富自己的創作領域,以其鮮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在年畫領域中形成了專門類型。

時事年畫

時事年畫主要出現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後。鴉片戰爭的爆發使中國從一個閉關自守的封建王國逐步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過渡,這些社會的變化引起了國人的憤慨和反抗;同時,近代西方新科技文化得以在中國傳播,使國人看到西方先進文明器物的益處。因此,反抗西方列強侵略和反映西學東漸的年畫開始盛行起來。時事年畫即是這一歷史背景下獨特文化現象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