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風土情 — 于平、任憑剪紙漏印版畫展

展覽簡介

中國是剪紙藝術起源最早的國家。中國的剪紙起源于漢,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而真正繁盛時期應該是在清代中期以後。直到現今,在鄉下還能見到紅紅火火的剪紙景觀。可以說,剪紙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覆蓋面最大,地域風格變化最多的一種藝術形式。

漏印,又稱孔版漏印,是一種鏤空模版印刷方法。其特點是正刻正印,將紙皮,塑膠版,塑料布或透明膠片等鏤刻圖形製成孔版,通過多版分色漏印,形成了色彩豐富的圖案。鏤空模版印刷術,最早見於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絲綢印花紗,當時的印刷技術已能用鏤空版套印製絲織品。山東民間彩印花布的鏤空紙版,一般用毛頭紙四至五張裱糊在一起,稱為「打紙幫」,經過刻花、打蠟、上桐油等工序製成。彩印的用布以手工織的白布最好,山東一帶的民間彩印花布至今依然沿用鏤空紙版漏印的方法,色彩斑斕,種類多樣,技術廣見於衣布、窗簾、門帘、桌圍、被面、褥面等等。漏版印刷術長期應用於染織工藝,工藝界對此技藝較為熟悉,版畫界則對此有感陌生。因此,採用漏印技術而融於版畫作品是難得一見的。

于平、任憑夫婦從事剪紙創作多年,他們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了許多創新嘗試,打破單色剪紙及「相連不斷」剪法的局限,大膽地把多種色紙剪出的形象巧妙地複貼在一個畫面上,形成多層次的變化。他們又刀剪並用,追求自然純樸的造型。在色彩的配置上,他們受到木刻版畫,民間刺繡的影響,但又勇於打破常規變化色調與色度,使色彩效果更為突出。無論在構圖造型或用色上,他們都把剪紙藝術帶到一種新的境地。于平、任憑後來接觸到山東嘉祥民間彩印花布,發現拼色剪紙與民間彩印有許多相通結合之處,於是全心轉向漏印版畫的創作。他們的作品技法雖取之於民間,但又別於民間,在鄉土藝術的基礎上,再創獨特形式,產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