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敲擊心靈的作品 – 沈平先生
時光之上 – 彭志翔教授
飛翔的圖像 – 桑卡蘭教授
敲擊心靈的作品
陳鏗不僅是位畫藝精湛,油畫技巧卓越的優秀藝術家,而且也是香港為數不多的有思想內涵、具人文情懷……是我心中的真正藝術家。
也許有人覺得我用詞誇張,言過其實,我想不用過多解釋,單看他這些年創作的幾百幅油畫作品,就可略知一二: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豆棚架下》系列,經歷生死之吻、來之不易的《西藏感動》系列,有沉澱作者少年故事的《歲月》系列,描繪香港高等學府的《意象香港中大》系列,充滿著浪漫情調的《意境靈境》系列,在有限中尋找無限的《丈量東方》系列,還有承載遠航之夢33.6米長的油畫史詩長卷《遠航之夢/廣州十三行》……一直到今天呈現在大家面前,迴盪著歷史回聲,憧憬未來、寄託著人們思想開放自由的《我心飛揚》系列。
陳鏗的《我心飛揚》系列作品展示在即,發來的作品讓我先睹為快。洋洋五十件作品是翻閱一本厚重而引人入勝的巨著,也像觀看有著不同場景、氣勢恢宏的舞台大劇。我靜心凝視這一個個定格的畫面,也細細聆聽這一句句無聲的語言……
我和陳鏗一樣有著對歷史的尊重與敬畏,對現實的迷茫與困惑,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這批作品敲擊我的心靈,裏面令我激動的作品太多,難以一一列舉。我感受到作者的心靈,感受到他的思想,令我產生共鳴,產生聯想。我想大家觀看畫展及畫冊,自會領會作品的構思及繪畫語言傳遞出藝術的感染力量。
寫到這裡,不期然地想起畫壇上曾經出現過的一些令人記憶猶新、回味無窮的作品:陳丹青的《西藏組畫》,朱乃正的《國魂——屈原頌》、羅中立的《父親》,何多苓《春風已經甦醒》,劉宇廉、李斌、陳宜明的連環畫《楓》,袁運生首都機場大型壁畫《生命禮贊──潑水節》……;今天,見到陳鏗作品《我心飛揚》,在我心目中,是和前面的作品具有同等地位的,相信會得到人們的肯定與共鳴,在繪畫歷史上留下沉重的一筆。
為此,向陳鏗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沈平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香港美協副主席
時光之上
那個叫列奧納多的人,五百多年前的一個春天裏,正走在佛羅倫斯前往菲耶索萊的途中。突然,他看見一隻猛禽從頭上飛過,於是凝目注視著那個自由的精靈,從一大片紅色的屋頂上空滑翔掠過,又消失在蒙特切塞里山坡的森林。後世發現這位義大利人為研究飛行而畫出的眾多飛鳥素描中,很可能就有那只叫科爾通的猛禽。
列奧納多·達·芬奇,這位探索人類飛行的偉大先驅,是古今無數追逐飛行夢想者中的一位。在這個夢想已經實現的今天,另一位繪畫演出者陳鏗先生,用一套氣勢恢宏的組畫,展現了人類的飛翔之夢。在我眼中,這個系列組畫的精神寓意,堪比巨木年輪與紀念碑,或者典藏文獻館之類的事物。畫中的眾多形象,從希臘神話與金字塔,到達·芬奇手稿與兒童的紙飛機,到風箏與飛行器,它們形成了一隻垂天之翼, 在時光的河流上翺翔。這個意象讓我想起了那個著名的千年一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但流水與時光不僅僅只是消逝了,時光之上,一定有什麼在一直發生著,那就是:人性的進化。而人類對飛行夢想的追求,就隱含了人性進化的方向與軌跡。我們人類擺脫作為一個生物物種的自然進化,開始追求人的進化,是以神為範本而起步的。 神性,其實就是人性的理想化。在萊特兄弟之前,自由飛行一直是神的專屬性質,人類希望籍飛行以獲得神的某些能力,包括禦風而行的速度與自由、俯瞰萬物的視野、對永恆星月的無限接近。肉身沉重,靈魂輕颺,而人類的飛行,竟然實現了靈與肉的絕妙統一,那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的至美之境。難怪人類歷史上的飛行先驅們,對飛向藍天如此著迷。達·芬奇就說過:「你只要嘗試過飛,日後走路時也會仰望天空,因為那是你曾經到過,並渴望回去的地方。」在我看來,飛行之夢的意義,貫穿了人類的整部進化史,從肉身的進化,到大腦的進化,最後到人性的進化。
成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要面對哲學家柏拉圖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
我們的生命,很可能來自星空深處,某一顆彗星帶來的生命種子:氨基酸。而我們人類在未來,也一定會揚帆駛向浩瀚無際的星空,就像希臘人曾經駛向地中海、哥倫布駛向大西洋那樣。因此,重返星空,可能是地球文明最終的歸宿。而我們人類追求飛行的夢想,在夢境最深處,其實暗含了對宇宙的鄉愁。因此,飛行,也包含了人類探究自身的緣起,與未來命運的終極哲學意義。
飛行之夢的第三個意義,在於它象徵了人類對自由的嚮往與追求。
從組畫中,我們發現了某些觸目驚心的意象:鴿子與鐵絲網、被荊棘束縛的小女孩、空中紛紛飄落的羽毛、折翼的天使、等等。這些意象告訴我們,飛向自由之路絕非坦途。但正如那部偉大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獨白所言:「有一種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翼上都閃著自由的光輝。」束縛與掙脫,囚禁與放飛,永遠是人類的宿命,與對宿命的反抗。
陳鏗教授的飛行系列組畫,繪出了一個時間之弧,人類追逐著飛行之夢,一路營造成為了這條弧線,它完美地脗合了人性的進化之路、對終極哲學命題的追問之路、與探尋自由之路,艱難崎嶇卻充滿了希望與想像。此刻,站在過去與未來介面上的我輩,容易將偉大先輩已經實現的成就當作理所當然,而忽視了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日子。 因此,我們忘了自己此生其實也在摸索中,發展和延伸著這個時間之弧。 這個傑出的系列作品提醒了我們:夢想是用來放飛的,而不是蠅營苟且的偷生。歷史就在我們活著的這些人類手中,源源不斷地誕生著,我們所有人的想像力與勇氣、價值追求與擔當,將決定時光之上,人類的走向與高度。
彭志翔
藝評家
中山大學牙醫系教授
飛翔的圖像
在這個由50幅油畫組成的系列中,著名畫家陳鏗先生捕捉了不同的飛翔姿態。 從優雅的下降到逆轉的飛行,還有折斷的翅膀。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希臘大師那件殘缺不全卻令盧浮宮增色不少的作品,雖然沒有頭顱,但仍然沒有失去飛翔的力量。有的畫面漂浮著很多關於飛行主題的圖像,還包括機械的設計草圖和文稿,超現實主義的表現也是這個系列的特點。在這個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兩個形象是: 一個面帶微笑的女孩,她的上方是她漸漸遠去的住所,還有長著翅膀的神話人物。 這組發人深思的飛行圖像本身就是靈感想像力的藝術飛行的產物,讓你沉浸在陳鏗先生為你編織的關於飛翔的各種情景和情緒的藝術體驗中。
人類是具有想像力的生物。 他們四處飄盪,實現了自己的一些幻想。 許多的奇思妙想都在第一次嘗試時就消失了,就像一隻蜻蜓在貼近地球表面致命的飛行一樣。 也有像風箏這樣的掠食者,畫家巧妙地在白色和海藍色背景的襯托下作畫;在另一幅畫中,一隻大鳥讓觀者可以想像它即將撲向獵物。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是飛行給了蜻蜓和風箏予生命。
從人類有歷史以來,在神話故事中不斷出現的一種觀點是人類的追求永不停止,想要將自己向上提升,與所有在天空中移動的物體結合在一起,永遠擺脫地球的極限遨遊於天際。陳鏗先生捕捉了文藝復興時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對人類飛翔和超越自我的欲望的詮釋。 他的畫作《達芬奇聽見針尖跌落紙頁的聲音》試圖描繪玄想與真實:一個由氣球組成的夢幻世界。這幅畫的下方是達芬奇手繪的幾何形狀的翅膀,還有他在筆記中反寫的拉丁文注釋。人類反抗重力欲望的故事還沒有完成。 從萊特兄弟開始,人類一直在努力,我們現在就是站在他們的發明之上。
這個《我心飛揚》系列的畫作是陳鏗先生以無與倫比的想像力描繪宏大人文圖像與科學家的塗鴉,還有奇異的、形式感很強的背景,以及與人造衛星穿越無限宇宙的空間。 這就是陳鏗先生精心製作的飛行系列中所描繪的優美動人的畫面。
桑卡蘭
前印度德里大學哲學系教授